策略1 辨識每個決定點
我們絕大多數的時間都是依著習慣做事情,
在其他條件與因素不變的情況下,我們通常傾向最不花腦筋的那條路。
這不是說我們做事不經大腦🧠❌,
而是因為我們熟練到不需要費神思考了🤩
打個比方,你不會喝個水還需要盯著水杯慢慢啜飲。你有可能會邊喝水邊看手機,邊看手機邊跟人交談。
我們總是一心多用,心思幾乎聚焦在其他事情上。
這是為什麼我們如果沒有在對的時間做出對的決定,被習慣性的行為拖著走的話,
我們很容易把事情搞得一蹋糊塗。
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常常浪費不少時間做不要緊的事。
想改變這個習慣,訣竅就是辨識出每項事務間的決定點point,
妥善規劃每項事務的作業順序。
👉清楚每件事結束後,接下來該做什麼事?花幾分鐘讓自己從容且有意識的思考如何使用時間,
尚未決定接下來要做什麼事之前,別急著做下一件事!
另外,習慣並非壞事,它讓我們在處理事情上不過度聚焦,節省心力。
研究顯示,我們對自己的思考、感覺和行動管越多,就會覺得時間過得越慢,
這不是說真的流逝很多時間,而是我們更覺察時間的流逝罷了。
策略2 管理心智能量
在我們完成一件需要自制力的事情後,再來處理另一件同樣需要自制力的事情,大腦這些區域的效能就會降低。
因為事前已經消耗過多精力,在其他事情上就會變得更難有幹勁。
會消耗自制力的表現:
👉 展現自制的行為。
👉 做決定。
👉 ?
避免心智疲勞:
✔ 看看待辦事項有哪些,以輕重緩急加以分類。
✔ 懂得對那些會阻礙你擁有好心情的事物說不。
✔ 在非常重要或忙碌的工作天前一晚,先做出一些決定。
✔ 早上先完成當天最重要的工作,以免腦力被接下來無數個小決定消耗掉。
✔ 試著只用下午一小時閱讀和回復電子郵件,讓心力更專注於需要解決的問題或發揮創意的事務上。
恢復精神的三個方法:
✔緩慢地進行幾次深呼吸,可以幫助你冷靜下來。
✔設法讓自己開懷大笑,好心情有助於我們恢復元氣。
✔小睡十分鐘,打盹能有效減輕疲勞。
懂得在何時說不(策略性的不稱職):懂得說不,能為我們及於奔命的優越感適時做止損,不過度消耗自己的心力。
認真把幾件事做到最好,而不是每件事都想完成,卻每件事都做的平淡無奇。
策略3 停止對抗分心
如何停止對抗分心:
1.移除會分心的事物。
2.學會放鬆一點(放空、心思漫遊),
別緊抓著注意力不放,分心就分心吧!研究顯示,越想用意志力讓自己別分心,
別去想某個事物,反而愈會去想這個事物。
3.靜坐有助於鍛鍊專注力。
心思漫遊時可試試這幾件事:
1.欣賞周邊環境的某個物品🖼
2.聽音樂🎧
3.玩小遊戲🎯
心思漫遊時避免做的事:
1.把文件歸檔(須運用大腦記憶區塊的功能)📋
2.閱讀新聞、動態消息、部落文
3.查看並回復電子郵件📩
4.練習簡報說明或準備會議內容
5.做有難度的解謎🎲
練習覺察當下的想法,並且不加以批判(正念減壓法、覺知注意):
指的是我們讓思緒自然游移,當注意到自己的思緒飄移時,
只要緩緩地把注意力帶回到我們當下的感受,
過程中,不須任何帶任何評論。
根據作者經驗,心思漫遊大約會歷經幾分鐘,
偶爾可能會花費長達十五分鐘,
但是跟做一些其他不重要的事相比,浪費的時間應該是比較少。
遠比你改做其他事物或造訪某個網站還快。
策略4 妥善利用身心關聯性
適當的運動:(20~30分 高強度運動,30~40分 中等強度的運動)
能讓你有效保持專注,思緒敏銳,還有減輕焦慮,擴大正面情緒等作用。
一項研究也顯示,運動10到40分鐘,具有改善大腦執行功能的立即和持續性效果,
促使其運作發揮自制功能,有益於做決策、規劃、解決問題等。
🍅選擇對的飲食:(參照數據以書中為準)
🍞碳水化合物 提升短期記憶的效果比蛋白質來的強。
高碳水化合物的飲食,能提高專注力,效果大約十五分鐘。
🥛蛋白質 提升注意力的效果比碳水化合物來得強。
🌰低升糖指數 早餐對大腦的執行功能有幫助。
(其中燕麥和蔾麥的升糖指數低於其他穀物)
身體和大腦持續獲得充足水分,有助於整體工作表現。
輕微程度的脫水,也會不利於我們在心智能量上的發揮。
☕攝取咖啡因,如果咖啡因無法提振你的注意力、機敏度、心智能量、正面情緒,喝再多也沒用,打個盹還比喝咖啡有意思。
如何有助於工作中提振精神:
1. 策略性的吃吃喝喝,餐餐先吃一半,幾個小時後再吃剩下的一半。
2. 吃些低升糖指數碳水化合物、
好的脂肪的餐點、零食(蔬菜、水果、堅果)
3. 每一餐的碳水化合物不吃過量。
策略5 打造對自己有益的工作環境
影響工作效能的環境因素:光線、聲音。
白雜訊(環境噪音):導致絕大多數人的工作效率變差
🎧聽音樂:對閱讀具有干擾作用。但能夠改善正面情緒,
提升運動表現,使人們做事速度快一點。
中度噪音:也許有助於創造力,但是強度太高或太低,
對於創造力的運用多少有礙。
個性對噪音的耐受度:
外向者,短期記憶力佳的人,比較耐得住噪音干擾。
內向者則較容易對外向刺激招架不住,噪音導致分心的程度較高。
有益工作效能的光線:
1. 加入藍光的白光💡,能夠使你感覺更機敏、思考更清晰。
在專注力、工作效率、睡眠品質都有所改善。
2. 明亮的光線,能顯著增進人們的活力感和機敏度。
3. 較昏暗的光線,使我們感到較自在、不受拘束,
有助於創造力,但無助於生產力。
在執行需要專注力、跟邏輯有關的分析工作時,表現也較差。
調整至最適心智狀態的幾個方法:
1. 讓(工作)環境變得明亮點。
2. 天氣晴朗時🌞,到充滿自然光線的地方工作。
3. 把工作環境的燈泡,改成有較多藍光的白光燈。
有助於活絡大腦內生理時鐘連結的視網膜受體細胞,幫助我們變得更機靈。
4. 整理環境:對絕大多數人來說,桌邊雜亂有礙我們的工作效能。
研究顯示,當分散我們注意力的事物愈多,我們就越難把當下事情做好。
運用肢體動作,改變當下情緒與工作效能:
📌辦公空間寬敞一點,更能展現出領導自信,也讓人更有冒險精神🤸♂。
📌心理學指出,採取豪邁、開放姿勢長達兩分鐘,
(坐在寬敞的辦公桌的椅子上,把雙腳翹到桌面上)
在美國,這種姿勢象徵掌控、主導權,是一種高權力姿勢。
人們向來透過非語言行為展現權力,足以提高睪固酮分泌量,
降低皮脂純分泌量,能讓人更自在於冒險、展現更強的領導自信。
📌久坐不動,容易使活力和情緒低落😥。
選擇性擺放一些物品,透過這些環境因素(小盆栽🎄)能夠幫助你恢復精神。
更多書籍資訊請上博客來(點擊圖片):
如果對文章內容有任何問題,歡迎在底下留言讓我知道!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,可以按分享按鈕,讓更多的人看見我的文章。
還沒訂閱部落格的朋友們,記得在右上角填入信箱,收到我最新文章的通知,感謝你們的收看,我們下篇文見!掰逼!
更多有關課程的個人推薦資訊,詳情請見:https://deerme.pixnet.net/blog/post/315896873